这一次回乡,意外的轻松!
韩三石当着千秋门的守门将,洪景来可不会让他开缺,这个官儿虽然既没油水又风吹日晒的,但是到底是给王宫看大门,这个当口算是紧要去处。
韩五石则被洪景来放了一个大长假,跟着洪景来在外面跑了两年,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数,人家父母还在嘉山,理应回去看看。
于是只有洪景来和李济初两人,一人双马,无甚牵挂。又轻捷又松快,也不需要带什么包裹孝敬,自由的放马即可。
京中的诸位都先后来送了送,只要明眼人都知道洪景来虽然开缺回乡,但是到底是一本参倒二品堂上大监,以后有的是大用的时候。现在送上些程仪,走动勤快些,以后终归有再见面的时候。
洪景来坦然受了他们的礼,京内来送的人其实不少。连赵寅永都不代表任何丰壤赵氏的其他人跑来送行,还写了首“赠五峯”。原本的老父母宣烟,也没有避开,亲自过来送了张京畿道的驿票执照。洪景来有马牌,自然是用不上这玩意儿,但人家一片心意总要收下。
至于闵廷爀和闵景爀,没有多说什么,也没有来送,该说的早就和洪景来谈的仔细,临别只是提前道了两声一路平安而已。
铁山距离汉阳千里,但是唯一的好处就是此前说过的在朝鲜往清国的贡道上,虽有两地有千里之遥,但是洪景来马力甚健,又有的歇脚替换,只用了十三日快慢就赶到家中。
家乡的变化很小,或者说就是没有变化。
至于赶得这么快,也是怕受到雨水影响,辽东半岛左近在公历六月底到七月份雨水会很多。铁山靠海又靠边境,这时候也常下雨,淋在路上那滋味绝对不会好受。
家里有熟悉又不太熟悉的老母亲洪氏,对于洪景来的突然回乡,老太太什么变化都没有。还是简单的问了句饿不饿,煮面给洪景来和李济初吃。
由于轻车简从,一路也没有惊动官府,所以到铁山后自然也没有引起什么波澜。正好如了洪景来的意,敷衍地方上的乡吏实在很烦,没有意思。
之前洪氏买在家里打下手的丫鬟这两年长大不少,脸也张开了,有些好奇的捧着茶壶在旁边看着洪景来和李济初吃面。
“你在看什么?”洪景来放下碗,吃了一个七八分饱。李济初没吃够,他本身就是练家子,饭量大,把碗递给小姑娘,让再盛一碗来。
“没有没有,小的在想老爷和别人说的不大一样。”小姑娘手脚麻利,放下茶壶,立马捧起两个大碗,往烧厨房去。
“娘,济初他还要些!”洪景来跟着她一起进厨房。
“你不再吃些?”老太太还是习惯于围着灶台水缸的生活,并没有因为洪景来的身边变化而成了养尊处优的老夫人。
“不用了,那些便够了。”
“诶,你说说老爷我和别人说的有什么不一样?”回了洪氏的话,洪景来继续问小丫鬟。
“人家都说老爷身高八尺,腰围也是八尺,能上马舞一百二十斤的大刀,一瞪眼就能吓退好几千鞑子。一开口说话和打雷一样,说假话的会被直接震的吐苦汁……”
“哈哈哈哈哈哈哈哈……这都是谁和你说的?哈哈哈哈哈……”
洪景来也是笑着了,原来自己搁老家的父老乡亲眼里是个猛张飞。或者是个十三太保,最不济也是个尉迟恭。
“也不知道哪里传来的,还有人说您能和山里的大熊一般高壮,吼一声,连水里的鱼都能被吓得跳出水来……”
小丫头说的眉飞色舞的,大概是太魔幻了,以至于都忘记了两人之间的身份。洪氏看越说越不越不像样,狠狠地瞪了一眼小丫头。
“去去去,端去给外面的那个小哥儿,也不知道哪儿听来的胡言乱语。”
“哦哦啊啊恩,好。”小丫头明显还是怕洪氏的,赶忙接过大碗,送面去给李济初。
“这次回来是?”洪氏终于瞅着没人的时候,朝外望了一眼,看李济初和小丫头有说有笑的,便压低声音,问了一句。
“开缺了,一时呆不住。”
“莫不是?”老太太到底是两班户出身,立马就想到了党争。
“莫声张,近来汉阳的情势一触即发,这时回来是福非祸。”洪景来并没有和洪氏仔细说,反正也没出事,没必要让老太太担心。
“闵大监没有坏事吧?”
“好得很,已然担任议政府右参赞。”
“如此就很好……”洪氏两只手插在围裙下面,不住的点头。
既然洪景来的靠山闵廷爀没有倒,那在老太太朴素的认知里,洪景来东山再起就只是时间问题。现在这样全身而退,只是开缺而不是罢官,显然在以退为进而已。
“您近来可好?”洪景来索性就聊一聊。
“我这有啥不好的,县里的金老爷常送东西来,之前还有那个宣老爷也送了不少东西来。不管哪个时节,还会来上一趟。”
这两个都是为了巴结洪景来,毕竟洪景来上面有人,巴结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。
“收成呢?佃户呢?”
“就那样,不好不坏,县里的书办很帮忙,省心的很。”
有一搭没一搭闲聊着,外面那个小丫鬟和李济初好像蛮投缘,两个人聊得哈哈大笑。依稀听到李济初吸溜着面条,在那里讲外乡的见闻。
“这丫头在家里好两年了吧?有名吗?”
“三年总有了,她哪有名儿,平时都叫荷善来着。”
喜欢李朝万古一逆贼请大家收藏:(m.0dshu.com),零度读书吧更新速度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