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居正还在好奇戚继光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,怎么会突然上这样的奏章,申时行也是万分不解中,一道身影突然仓皇无比的赶来文渊阁,直奔张居正办公书房。
“元辅,内廷生变,干爹特地派我来向您求助,张元辅,这次您一定要救救我干爹啊。”
进入书房也不理会申时行的存在,那身影果断跪了下去求助。
张居正愕然,这来人他认识,内相冯保众多干儿子之一,冯敬。
愕然一息张居正才抬手道,“冯秉笔快请起,有何要事?”
司礼监最高的那位当然是掌印太监,往往掌印还会提督东厂成为厂公,二合一之后就算是明代最显赫的太监了。
除此外,司礼监亦有四五或七八名秉笔、随堂太监。
冯敬就是秉笔之一。
一般情况下,明中叶之后,不理国政的皇帝,常常都是有秉笔太监行使批红大权。由此可想这位冯敬的权势,是在司礼监仅次于冯保的存在。
就连张居正,和冯保结盟若想让自己各种政策政令不留破绽的推行全大明,就也要照顾好冯保的面子,包括眼前的冯敬。
冯敬急忙起身,哭丧着脸道,“内廷巨变,陈矩、张鲸、张诚三人竟上书陈太后,请动陈太后出面,施压李太后。”
“他们不只要逼迫李太后废除对陛下的跪罚措施,在文渊阁内久久抬不起新一步,申时行也在倍受震动时,冯敬急了,“元辅?”
张居正茫然,“汝墨,我是不是错了?就算海刚峰难以驾驭,可能会给改革带来不少变数,但……”
少年朱翊钧的话,说的就是召海刚峰入朝为他分忧,免得他累死在任上,避免皇明成为下一个蜀汉。
他也清楚,肯定一点,少年皇帝这话,不是随意瞎扯安慰糊弄人的,海刚峰啊,那位入了朝也只会认定了做,对大明有利有益的事,不可能成为皇帝的应声虫。
喜欢我真不是学神请大家收藏:(m.0dshu.com),零度读书吧更新速度最快。